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都说要对妈妈好:怎样对妈妈好呢? 全球速看

2023-05-14 20:56:58 来源:观察网 分享到:

许多母亲为了孩子,或多或少地,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她们对孩子的期望甚至苛求,某种程度上,也是她们自己人生经验与缺憾的投射。

所以我觉得,对妈妈们的好,不一定是多言听计从俯首帖耳,或是试图成为她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。


(资料图)

而是尽力地,让她们可以轻松自在地,找到并且过她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
我爸妈感情颇为恩爱,若要小打小闹,多是性格使然。

我爸尚稳,慢悠悠,一辈子供职于一个单位,退休了,还被返聘,当了几年顾问;我妈则从纺织厂到制衣厂,皮件加工到工业园,年过40岁时,还自主创业了两次——其中一次还被亲戚坑了——算是她那一代人里极活泼的了。

眼里见不得慢的。小不如意,就要争上一争。又没城府,爱憎分明,喜怒形于色;又爱听好话,听了就上头。

譬如乡下亲戚办红白事,主办者惯例要大家交份子钱,自己大肆克扣,大家都假作不见,只我妈会跳将出来,指其藏私,训得那亲戚气急败坏,偏又拗不过理,只好闭户高叹:

“哎哟哟你们都欺负我,哎哟哟我再也不揽了,吃力死我了!”

又譬如被人捧两句相貌年轻、行事勤快,我妈立时喜形于色,眉开眼笑。她四十来岁创业,租个办公室,雇了三人做事——其中一个还是兼职——到最后几年,发掉那三个人的工资,刨掉租办公室钱,自己都剩不下什么了,就差克扣我爸早上吃面的钱了……

我爸屡劝她收了算啦,但她一听市场里几位老熟人打牌时,感叹几句“徐总一个女的,做事真是爽快”,就神清气爽;又三位部下中有一位的老婆久病,家里缺钱,她一寻思,就又舍不得退了:

“我么退了回来吃吃困困(吴语曰睡为困,参见《阿Q正传》中向吴妈求爱段落)倒适意了,几个师傅哪亨办呢?”

我自小知道我妈脾气,大概从小学起,就懂得哄妈。

比如哪天,我妈心气不顺,好像要迁怒我爸找点茬;通常是我妈说事,我爸敷衍;我妈嫌我爸态度敷衍,我爸又不肯敷衍得殷勤些;三两句话后,我妈就要絮叨起来。这时就得我出场了。

譬如:

我妈:“天气好,来晒被子。”(先头遇到不痛快的事了,说是天气好,语气却雷隐隐雾蒙蒙,一听便知)

我爸:“好(身子转了转站起身,但依然在看球赛)。”

我妈:“我说啊,一道来晒被子啊!”

我爸:“我这里球赛还要10分钟,看好再晒被子。”

我妈(敏锐地捕捉了战机):“你看你又拖拖拉拉!”

我爸:“10分钟嘛,太阳现在还不算好,晒出去也晒不着什么。”

我妈:“你看你老是这么慢吞吞!我就是烦你这个!”

这时我横空出世,义正辞严对我爸道:“妈妈说得对!爸你不许反口!妈妈何等辛苦,快坐一歇,爸爸快来跟我晒被子!”

我爸鉴貌辨色,起身,“好好好,来来来,儿子说得对……”边晒被子,边跟我挤挤眼。

我妈坐下,气稍微顺了点。

好,这趟算过去了。

每个人的性格,除却一小部分天生之外,都是经历造就的。

以前写到过,我亲外公逝世得早,我外婆改嫁给我的后外公后,很吃了些苦;我妈与她弟弟——我舅舅——一路长大,殊不容易。我爸当日与我妈谈恋爱时,面对面跟我后外公对峙过一次,大大提高了我外婆与我妈在家里的地位,这是他俩感情的基础所在。

但终究成长路径曲折,我妈从小苦惯,所以事事争先,唯恐落人后;又喜听人奉承,但凡人给她好意,立时剖心沥肝,在所不辞;顺则喜,不顺则怒,还时不常要迁怒,都是如此。

大多数急脾气的人,都是或多或少,因为经历了长久潜在的不安全感。

每个父母给孩子提的意见,都是自己经验的投射。

自己吃过什么亏,就格外怕孩子在这点上栽了。

别人家是爸妈哄孩子,我是从小就知道,怎么哄我妈的。

要说服父母,得花相当长的时间:他们形成自己的经验用了多久,解脱这点就需要多久。

我要离开无锡上大学那年,我妈颇为焦心,还念叨过“要不然我跟你去上海,在你学校旁边租个铁皮棚子住,帮你做做饭也好”。的确,那之前十几年,虽然她也在忙事业——换了四个单位——但毕竟我总是在她生活中的。

我上大学始,与家里断了经济往来。

“不用给我钱了,我自己想办法。你们想怎么玩怎么玩,想买什么买什么。”

我自己写东西,但是,“我答应你们,不会退学,一定会拿到学位的。”

答应拿到学位,是阳奉;断经济往来,自己写东西,是阴违。

其实是开始独立了,跟家里切开了,但起步不用那么着急。

上海离无锡近,所以我初到上海时,每周末回家;慢慢变成两周一次。

我大二时,自己用稿费悄没声租了房子,都拾掇停当了,才告诉我爸妈。果然我妈按捺不住,拉着我爸,非要过来看看,来了自然就挑刺:这房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里不好那里不好……我爸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,临走前,我爸跟我说:

“挺好的,自己住时好好的。你别听你妈挑那么多刺……”

我说我懂的。

大概,她对我住处的挑刺,类似于每个父亲看到女儿带男朋友回家时,满心不忿的感觉吧?“就这个,居然要把我孩子带走了!”

那会儿我妈应该也明白,我大了,自己真要独立了。

我每次回家时,自己出的书写的杂志,会专门带回无锡,给我妈看。这点东西,行内自然知道没啥了不起,但能当做证据,让我妈放心。如此反复过许多次后,大概到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吧,我跟我妈说,自己应该不会再上班了,就写东西了。我妈也就接受了:

那时我跟家里断了经济往来有六年了,我妈也逐渐接受了“儿子自己大概能生活好吧”这回事。

自己做的事,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,自己知道分量;但不妨挑一些世俗意义上比较显眼的出来给爸妈看:家长们不一定了解你从事的行业,但会认结果。

慢慢的,就能说服父母,让他们接受你的生活方式了。

一旦不用做什么事都挂虑孩子了,父母们也就能多少轻松起来了,会开始有自己的规划了。

这时候,就轮到孩子反过来,支撑父母的生活了。

我大学毕业后,又在上海待了六年,大概保持着每两周回一次无锡的习惯,日常有电话打电话,有视频后就视频,给我爸妈买智能手机,教他们使用,教他们开拓自己的社交圈,鼓励我妈养狗,我自己包了我爸妈的日常开支,让我妈学会了电子购物。

我没在他们身边,但时时处处又都还在他们的生活里。

如此,我差不多用十年时间,让我妈慢慢习惯了日常身边没有我的生活,让她自己有了乐滋滋的新生活。

于是,我自己也多少获得了自由。

这些年过去,我妈还是好动的,只是精力发散到了别的领域。在社区里教跳操、教唱歌、编手工、搞刺绣,每天吃完饭,还要在小区微信群里听老阿姨们说家长里短,断家务事,于是家里堆满了社区阿姨们送来的东西,“徐阿姨你要收的呀,我好容易拿到你家来不好再拿走的呀。”以至于我每次回家,我妈都要通过若干个微信群宣布“近几天暂时不活动,要陪我儿子”,惹得我爸开玩笑:

“你看看你妈,空出这个档期不容易啊!”

但我妈性子变温和了,不那么容易着急了。

优哉游哉,乐乐呵呵。现在就每天随我爸到处溜达,自己在家玩。每次跟我视频,都急着跟我证明自己好得很,“你们千万不要担心。”

跟人交流时,还爱把我爸那句话挂在口边当口头禅:“我们没法帮儿子什么,那就把自己状态弄弄好,不要让儿子担心!”

以前写到过这事。2017年6月:

我:爸,你要学会用手机支付啊。

爸:(吃着西瓜)学那个干嘛。我平时花现金挺方便的。

我:这样我手机上转账钱给你,你就可以随意花,不用跟妈申请了。

爸:(放下西瓜)给我说说这个怎么用来着?

2018年,我给我爸妈开了亲属卡,从此他们的日常开支就直接走我的手机了,,当然,我也看得见他俩怎么花钱了。

开的头三天,我半开玩笑地提了句:妈妈这三天花了二百多,爸爸只花了几十块。我妈立刻就不好意思起来。

之后几个月,我发现他俩的开支齐头并进,还经常是我爸比较多。

问起来,我爸说:都是因为你妈,怕儿子觉得自己花钱多,所以我们一起出去时,她买东西总要我刷手机——这样显得自己在儿子那里,有个节俭的好名声!

2019年,我拉我爸妈远程旅行了一次。我妈千推万推,不要不要。我心里有数,很直接地告诉她,酒店都订好了,机票都订好了,数字是这个数字,没法退,你不去玩,就浪费了。我妈一听可能浪费掉,急了,行行行。

旅行过程,大概如下:每到一处住下,我妈都念叨“哦哟喂明天不要麻烦了,我么就在酒店里休息休息就好……”第二天我一起床,发现我妈已经早起,出去玩了一圈,在朋友圈里贴了照片,获得了一大群阿姨们的赞美……

我爸说:我妈有时候,就跟小孩子似的……

无锡话里,管孩子叫老小。

我爸这么跟我解释:老人和小孩,到后来都是一样的。

我觉得,父母将我们从孩子培养成人,他们自己变老,某些方面,也从成人变成了孩子。

我们自己得花一些时间,才能找到自己的独立人生。

同理,父母也得花一些时间,调整出他们自己那一阶段的人生。

大概我的方式是这样的:

先断了经济往来,让我妈可以有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钱自己花不必多为我顾虑;自己做自己的事,让我妈慢慢相信我能独立生活;慢慢让我妈习惯了我不在的日常生活,慢慢让她找到了自己想过的新生活。

然后支付着她的开支,让她继续自己找乐。

到现在,某种程度上,我们的生活还是密切联系着的,但又彼此分开了,建立起了各自的生活方式了。

前十几年,是我妈我爸把我养大了,支应我的生活;后十几年,是我在慢慢哄我妈,支应她的生活。

我开始独立前,还怕我妈那急性子受不了,现在看,还挺好:

甚至我妈的急性子,还变缓和了呢。

如开头所述,许多母亲为了孩子,或多或少地,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她们对孩子的期望甚至苛求,某种程度上,也是她们自己人生经验与缺憾的投射。

我觉得,对妈妈们的好,不一定是多言听计从俯首帖耳,或是试图成为她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。

而是尽力地,让她们可以轻松自在地,找到并且过她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
母亲节快乐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非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